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新闻动态

光明日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时间:2021-10-10来源:江苏省中特基地点击:251

由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研究学术研讨会”,926日在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十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参会。开幕式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教师工作部长王晖,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南京社科院院长曹劲松先后致辞。会议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主任王岩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学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深入研讨。


多方面开展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性思考与建构路径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是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要求。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认为,要通过思想性、理论性来实现党的创新理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网络话语、生活话语之间的有效贯通,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道理哲理之间的内在逻辑,以期提高党的创新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河海大学戴锐教授从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的本质、学理化的形式、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转换等方面,提出了制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因素。


党的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彰显出党的文化自信。曹劲松教授从价值上的“一理相通”、目标上的“富福相连”、路径上的“公同相促”、动力上的“化修相济”出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历史创造的智慧和力量。南京财经大学梅景辉教授认为,研究党的创新理论还应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必须借鉴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邓伯军教授从语言的本性出发,指出语言所蕴含的逻辑框架和概念体系构成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深层结构,指出语言在意识形态安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河海大学李栗燕教授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民观可及性的理论渊源、实践脉络与特质,围绕“为民靠民护民惠民”四个角度分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观如何被感知和落地。


多视角展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深度思考与忧患意识


从历史维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有学者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认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我们党理论自觉的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南京大学王建华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基于中国革命经验与教训的深刻感悟,为我们提供了守正创新的思想方法论,为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


从文化维度解析“两个结合”的现实依据。南京理工大学李俊奎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苏联兴亡史,分析了俄罗斯民族心理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他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有一种能把全体人民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文化传统力量和精神支柱。江南大学刘焕明教授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性、必然性、基本原则做了深入阐释,对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提出了独到见解。


从政治维度阐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质。扬州大学胡立法教授从学科边界角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顺序,辨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成体系,从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内涵更加复杂的资本。南通大学顾金春教授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研究的选题设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乡村振兴与相对贫困治理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国矿业大学亓光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基础政治理论研究面临着本土化、普遍化、科学化和实用化评价方面的挑战,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必须从基础理论创新、方法多元化着手。


多方位解读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逻辑必然与历史选择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天津社科院杨义芹教授从百年奋斗主题、百年伟大成就和百年伟大经验三个层面,深刻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信心之源。她认为,这种信心,源于我们有坚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的伟大人民和伟大的精神支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周显信教授结合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脉络,探析深化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精神谱系之路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始终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始终坚定的站在人民群众这绝大多数的一面,达到了哲学层面真理和道义的统一;从生成逻辑来开,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认识升华的过程,是对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创造的精神谱系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和凝练。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征。南通大学成长春教授从共同富裕的根本遵循中解读新发展理念,并提出协调性均衡的理念。他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根本的是靠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看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再升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共同富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在乡村,分好“蛋糕”是重要标志。江苏师范大学曹典顺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促就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内涵的历史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确证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内涵的科学创新;协调发展的新道路导引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内涵的伟大实践,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教授围绕青少年红色教育、党史教育和思想武装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共识尚未形成、渠道尚不畅通、形式尚不丰富、成果尚显不足等,对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提出了建议。


来源:光明日报 202110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