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用学术讲政治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高质量发展”会议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以及相关机构发展出谋划策。
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走新上聚焦发力
党的理论创新道路上的每一次伟大成就都离不开一代代、一批批学者的学术传承、潜心研究。江苏历来是党的理论创新学术重镇。2015年4月,江苏省委命名首批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一大批理论研究者加入了各大学的中特基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如何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及相关机构的发展,成为亟待思索的议题。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简称江苏省“中特”中心南航基地)是江苏省委宣传部2015年命名的首批15家研究基地之一。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省中特中心主任郭广银表示,南航基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为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在理论研究方面,南航基地围绕中心委托的课题,组织精干力量开展专题研讨,持续推出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人才队伍方面,南航基地搭建了一支青蓝相续、梯次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郭广银针对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要聚焦主责,持续发力。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走新上聚焦发力,在助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上建言献策,用更多有深度、有新意的理论成果,为党的思想理论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二要改进创新、提高水平。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创新办法,围绕中央重大思想理论观点和决策部署,常态化举办各类讲坛、论坛,构建学术活动交流机制,在聚焦重大研究项目和委托课题方面,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集中攻关。要强支持,推动专家学者走出校门,走进群众,开展实地调研。三要广聚人才、建强队伍,进一步团结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和写作队伍,进一步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理论人才,探索建立校际之间、团队之间、专家之间的协作攻关和协同创新,切实把研究基地打造成为人才高地,为党的理论创新研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省中特中心主任郭广银,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刘必好,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久红出席会议并发言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总结党的百年的重要经验、光辉成就,并形成决议。”郭广银建议基地团队成员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发展步伐,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带领下,发挥专业优势,潜心学术研究,努力贡献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不断为我们党的理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议各基地打造自己的研究特色
谈及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高质量发展,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久红表示,在思想阐释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化、学理化阐释。在理论建设上,要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挥好基地理论宣传、理论研究、理论建构和决策咨询的任务,为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他表示,南航基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基础,彰显政策研究特色,建议进一步关注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研究,利用学校优势开展意识形态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强军等研究。
“江苏省中特中心相关基地不仅要做好理论阐释,还要对重大实践开展研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江苏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创未来。”袁久红建议,南航基地可以围绕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进示范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展一些实证研究。
江苏省中特中心南航基地主任王岩在会上介绍,基地成立以来,着重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的实体化研究。在党的百年华诞前,中心在国家重要报刊发表23篇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或党的创新理论为主题的文章;连续举办“探精神之源 论百年风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术研讨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等大型会议;深入苏南考察新农村建设;获得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取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各一项;成立应用伦理学研究所,网络空间与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和平与发展研究所等,搭建了学术研究平台。
谈及后期发展,王岩表示,要凝心聚力,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和阐释;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具有凝聚力的团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实践;回归书桌进行学术沙龙,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以及各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开展学术沙龙,把研究生、博士生、青年教师的智慧和科研热情调动起来;谋划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课题,规划高层次研究成果。
与会学者对基地发展问题建言献策,一致认为,要密切关注国家战略,注重将学术话语转向理论话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研究走向深入,阐释政策背后的学理意义,做好理论支撑,做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转换,使我们的学术话语、政治话语、教材话语更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要正确处理好“what”和“how”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解决党的创新理论是什么,还要重点关注创新理论新在何处,为什么创新等问题。
会议由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主办。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