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成果  论文专著

王岩:立足“两个结合”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

时间:2021-11-20来源:江苏省中特基地点击:2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从“两个结合”的科学定位,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并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这尚属首次,具有重要意义。深入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焕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机活力,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真理魅力,需要我们站在“两个结合”的理论视界,领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
一、坚持理论创新,必须以明确原则遵循为前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遵循人民中心的价值原则,以敬民蓄聚民意、以亲民集聚民智、以爱民汇聚民心、以惠民凝聚民力,进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就此而言,“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可谓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一条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靓丽的政治底色。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以铿锵的誓言诠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内在逻辑,而且还以切实的行动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神圣使命。由此,“坚持人民至上”构成了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这是践行“两个结合”、实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逻辑前提。
二、坚持理论创新,必须以问题导向为关键。
    坚持问题导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要知道,党的创新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有着客观而深厚的现实基础,其实质内容与表现形式内在地受制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说,直面现实,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构成了坚持党的理论创新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旨趣就在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对现实问题进行全面而又深刻的揭示与解答。这是践行“两个结合”,实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关键所在。
三、坚持理论创新,必须以强化内容建设为根本。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并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表明,坚持理论创新,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实践创造在内容上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为辨识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从而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践行“两个结合”,实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所在。
四、坚持理论创新,必须以涵养文化自信为基础。
    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在吸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基因和汲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有着深远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精神价值、文化创造能力和文化发展道路有着坚定自信,其所流露的强大文化定力在形塑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培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筑牢文化根基。
    同时,我们坚持理论创新,还应将其置身于文化互融、文明互鉴的宏大叙事之中,既善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又通过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此来提振中国文化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进而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忘本来”的志气、“吸收外来”的勇气和“面向未来”的豪气。这是践行“两个结合”,实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基础所在。
五、坚持理论创新,必须以宣介制度优势为职责。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建设,由此形成并确立了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要把制度宣传教育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理论创新全过程,积极打造与中国制度相匹配的话语体系,自觉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既旗帜鲜明地批驳质疑、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论调,又深刻解读“西方之乱”的制度原因和“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从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践行“两个结合”,实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职责所在。
六、坚持理论创新,必须以拓展全球视野为支撑。
    坚持理论创新,还要在立足中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树立全球视野,既着眼于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又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期在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和引领时代中牢牢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要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休戚与共的发展态势和演进趋势,坚持以“以和为贵”的处世准则、“协和万邦”的世界情怀、“天下为公”的使命担当,摒弃和超越“国强必霸”等传统思维。这是践行“两个结合”,实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支撑所在。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21年11月19日第12版


分享: